Workflow
盲卡不可有“盲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02 06:12

盲卡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6.6%,预计2025年达到299亿元,成为潮玩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3] - 盲卡产品以动漫、游戏、影视IP为主题,如"小马宝莉""魔卡少女""奥特曼"等,吸引00后和10后消费者[2][3] - 卡牌销售渠道覆盖线下文具店、商场及线上直播间、小程序,部分文具店卡牌利润远超文具[6] 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 - 卡牌企业将卡包分为普通卡、稀有卡、超级稀有卡等级,隐藏卡抽中概率低至0.05%-0.25%,通过动态调整概率刺激复购[5][6] - 直播间采用"欧气满满""包开门"等话术,结合"拆出SSR免费追加一包"等奖励机制诱导消费[6] - 商家定期组织"等价交换"活动(如30张普通卡换1张稀有卡),强化收集强迫症[6] 行业监管与合规问题 - 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但未明确处罚措施,法律执行存在模糊地带[9] - 部分平台未成年人支付核验机制形同虚设,微信实名认证未成年账号仍可支付,退款流程困难[7] - 卡牌评级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存在"生产—评级—炒卖"产业链推高溢价[10] 消费者行为特征 - 青少年将稀有卡作为社交货币,一张稀有卡可提升社交地位,部分学生缩减餐费购买卡牌[2][3] - 拆卡行为激活大脑"奖赏回路",多巴胺分泌机制类似赌博成瘾,青少年因前额叶发育不成熟更易沉迷[5][6] - 典型用户案例显示,单个家庭年消费超1万元,部分学生为抽卡偷钱、逃课[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