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未成年人保护防线,专家建议"强制报告制度"细化落地
第一财经·2025-06-02 09:48
近年来,社会大众对强制报告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增强,但距离全社会普遍接纳、自觉遵守制度要求 仍有差距,特别是相关组织和从业人员缺乏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责任感。 六一儿童节之前,多个部门发布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其中有几起案件事发源于医生或老师 的主动报告,凸显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作用。 在上述几起案件中,医生或老师的报告对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保护未成年人起到了关键作用。2020年 5月,最高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下称《意 见》),在国家层面确认了强制报告制度: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 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 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将这一制度写入法律。随后,最高检建立了强制报告倒查机 制,推行每案必查。公开数据显示,在各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强制报告制度效能逐渐释放——2020年5 月至2023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强制报告发现案件9282件。 如今,新修订的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