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天收到同案相反“判决”,真的只是法官失误?
南方都市报·2025-06-02 14:00

事件概述 - 河南信阳平桥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出现两份相反判决书,前一份未盖章无法律效力,后一份加盖章印且结果相反 [2] - 两份判决书落款日期间隔1个月,涉及500万元补偿金额,引发原告对判决公正性和严肃性的质疑 [2] - 主审法官承认工作失误,称未及时作废判决书初稿,但法院内部审核流程存在严重失灵问题 [2] 判决书差异分析 - 两份判决书不仅在结果上相反,正文论述也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异 [3] - 初稿可能因套用过往判决书模板未修改完毕误发,或经审委会重新讨论后产生不同结论 [3] - 类似案例显示,湖北十堰某法院曾因法官对初判结果存疑经审委会讨论后出具相反判决,但文件上传失误导致双判决流出 [3] 流程与管理问题 - 判决书正式发布需经合议庭合议、法官起草、校对、领导签字等多道程序,但未盖章初稿仍直达原告律师手中 [2] - 浙江诸暨市法院此前因判决书出现上百处低级错误引发争议,此次事件再次暴露法院内部审核机制失效 [2] 社会影响与调查进展 - 事件引发公众对司法公平公正的质疑,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初稿流出原因及判决结果相反的具体缘由 [3][4] - 需彻底调查并公开细节,如是否存在审委会干预或其他不合规因素,以维护法院公信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