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选举概况 -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提前至6月3日举行,原计划为2027年,因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而提前两年多 [1] - 共有5名候选人参与角逐,形成李在明(共同民主党)、金文洙(国民力量党)、李俊锡(改革新党)三足鼎立格局 [1] - 民调显示李在明支持率49.2%领跑,金文洙36.8%,李俊锡10.3%,为竞选期间最后一次民调 [1] 选举规模与选民情绪 - 全国设14295个投票站,选民人数约4439万,投票时间为早6时至晚8时 [3] - 舆论预测初步结果将于投票日午夜公布,选举被视为对尹锡悦政府的"审判选举" [3] - 海外韩国公民投票率高达79.5%,86.8%选民表示一定会参与正式投票 [9][10] 候选人竞选动态 - 李在明以首尔江北区为起点,重点在城南市拉票,最终活动在汝矣岛收尾 [4] - 金文洙从济州岛启程,覆盖釜山、大邱等地,最后游说在首尔广场举行 [4] - 李俊锡聚焦年轻群体,在韩国工学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拉票 [4][5] 前总统站台影响 - 尹锡悦支持金文洙但遭国民力量党回避,担心影响中间选民 [5] - 文在寅强调选举是对尹锡悦政府的追责,并与李在明会面 [5] - 朴槿惠、李明博为金文洙站台,称其最了解经济挑战 [5] 事前投票与选民热情 - 事前投票率34.74%创历史第二高,参与人数1542.36万 [6][8] - 专家认为高投票率反映选民希望通过选举结束尹锡悦引发的内乱 [8] - 预计最终投票率可能超80%,打破历史纪录 [8] 选举结果预期与影响因素 - 李在明民调领先被视为结构性趋势,反映选民推动政党更迭意愿 [11] - 金文洙支持率上升与保守派最后时刻集结有关,但中间选民难改选举方向 [12] - 电视辩论因候选人准备仓促沦为拉票手段,政策讨论不足 [12] - 选举结果将影响韩国未来外交政策,尤其是中美关系平衡 [12]
韩国大选热度或打破纪录:四位前总统站台,候选人“三足鼎立”
第一财经·2025-06-02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