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深一度 | 亮剑公募基金“风格漂移”
证券日报·2025-06-03 00:16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与高质量发展 -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 - 当前存在"风格漂移"问题,部分产品实际投资方向与合同约定及名称不符,影响投资者体验[1][3]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5项改革举措推动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1] 基金"风格漂移"现象与监管措施 - "风格漂移"表现为投资方向与合同约定不符、风格频繁切换、投资范围与名称差异明显[3] - 典型案例包括名称含"低碳"却重仓白酒银行、冠名"智能"但90%持仓为金融股的产品[3] - 证监会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要求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追涨杀跌[2][4] - 监管拟推出"风格偏离度"指标,可能纳入持仓偏离度、行业相关性系数等量化监控标准[7] 行业实践与改进措施 - 公募机构已建立全链条内控体系,未经审批的标的无法入库及购买[8] - 部分公司主动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包括细化资产指数、新增港股指数、纳入存款利率等[8] - 某小型公募系统梳理权益类基金基准,发现8%跟踪误差或可作为有效控制指标[9] - 建议采用风格因子分析、实时偏离预警等手段控制"风格漂移"风险[9] "风格漂移"成因分析 - 市场风格转换压力导致基金经理调整投资方向,部分新手跟风抱团[5] - 销售渠道和投资者的短期业绩诉求迫使基金经理改变原有风格[5] - 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不合理,如主题基金采用宽基指数导致评估失真[5] 投资者识别与维权途径 - 建议计算基金净值与基准的波动相关系数,观察持仓集中度判断偏离[10] - 可对比前十大重仓股行业分布与产品定位识别异常[10] - 投资者可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权,需举证合同与持仓差异[11][12] - 管理人可能因违反80%资产投向规定及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