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战略与港股市场定位 - 2016年中国提出"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推动新兴产业从零到一的跨越式发展,科技产业成为新经济核心增长引擎 [1] - 港股市场凭借独特定位成为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地选择,恒生科技指数(HSTECH)汇聚港股科技龙头,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已运行超10年 [1] - 2024年AI应用爆发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展现高弹性,5月20日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标志新兴龙头企业持续推动港股价值重估 [1]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特征为高波动、高成长,长期看多数年份跑赢基准:10年中有7年显著超越恒生指数和沪深300 [3] - 基日(2014年底)至2024年5月26日累计涨幅71.92%,相对恒生指数(-0.93%)超额收益近73% [5] - 年度回报对比:2020年(+78.71%)、2021年(-32.70%)、2022年(-27.19%)、2023年(-8.83%)、2024年(+18.70%) [4] 指数构成与产业分布 - 恒生科技指数包含30家港股大中华科技龙头,其中26家未在A股上市,与A股科技指数形成互补 [6] - 行业分布:非必需性消费(55%)、资讯科技业(40%),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0% [6] -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腾讯(8.65%)、阿里(8.28%)、小米(8.08%)、京东(7.18%)、美团(7.16%)等,覆盖互联网、新能源车、半导体领域 [8] 政策与资金环境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资源向AI、半导体倾斜,新能源汽车补贴刺激需求 [9] - 2024年5月央行降准降息降低融资成本,为高成长资产估值提供支持 [9] - 恒生科技指数深度参与AI全产业链,可捕捉AI发展红利 [9] 国际资本与估值优势 - MSCI中国指数中港股占比超80%,国际资本倾向通过港股配置中国资产 [11] - 2024年前4月港股通净流入6053亿港元 [11]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62倍,处于近10年10.32%分位,估值洼地属性突出 [13] 港股市场制度优化 - 港交所推出"科技专线"等改革措施,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15] - 港股离岸市场优势助力企业出海,跨境资本流动便捷 [15] - 长城恒生科技指数(QDII)于2024年6月3日发行,跟踪恒生科技指数 [16]
恒生科技的十年验证
中国基金报·2025-06-0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