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新同行,创业板ETF眼中的创业板指蜕变之路

创业板指发展历程 - 创业板指于2010年6月1日发布,初始成份股中仅16只保留至今,经历53次调整[2] - 成份股市值从最初不足500亿元增长至出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公司,摆脱"中小市值"标签[2] - 2013年影视传媒和游戏行业权重较高,2015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崛起带动传媒/信息技术/电信业务占比过半[2] - 当前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行业合计权重超50%,反映新能源/医疗/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崛起[3] 成份股业绩表现 - 2010-2024年成份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达30%和26%[4] - 2025-2027年预测营收增速22%/16%/14%,净利润增速39%/20%/18%[4] - 2024年底ROE提升至12.48%,研发人员超20万人,研发投入880亿元(五年翻倍)[4] - 2024年超90%成份股分红,现金分红总额810亿元(达五年前3倍)[4] 指数编制优化 - 2025年6月16日起实施新规:单一个股权重上限20%,增强指数稳定性[5] - 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排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股票,降低重大风险概率[5] 市场规模与定位 - 创业板指ETF规模超800亿元,初始基准点1000点[6] - 成份股包含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40%企业、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第一企业及医疗设备龙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