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 我国是全球光引发剂主要生产国,多个品种仅我国生产,2023年中国光固化原材料出口12.53万吨,其中光引发剂出口2.54万吨,占比13.21% [1] - 光引发剂主要应用于光固化产品,按引发机理可分为自由基引发剂、阳离子引发剂和阴离子引发剂,前两种产业化较为成熟 [2] - 主流光引发剂品种包括907、TPO、184、1173、DETX、ITX、369等,不同型号性能不同需搭配使用 [2] 需求端分析 - 光固化技术高效环保节能,可在数秒至数十秒完成聚合固化,应用领域广泛 [3] - 光固化涂料占比从1995年3.5%提升至2020年10%,光引发剂在光固化材料中占比3%-5%,成本占10%-15% [3] - 光引发剂产值从2018年31.13亿元增至2023年45.93亿元,CAGR 8.09%;产量从2019年3.84万吨增至2023年6.1万吨,CAGR 12.27% [3] 供给端分析 - 2020年以来因需求不及预期和竞争激烈,光引发剂价格和企业盈利处于历史低位 [1][4] - 行业产能向规模、成本、技术优势企业集中,头部企业久日新材、强力新材、沃凯珑、IGM、扬帆新材、固润科技产能分别为2.285、1.66、1.3、1.2、0.8、0.5万吨 [4] - 宁夏沃凯珑因安全生产环保问题多次受处罚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供给格局有望改善 [5]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环保政策收紧和技术进步推动光固化产品应用扩展,光引发剂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6] - 行业存在技术壁垒且下游倾向一站式采购,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6] - 当前产品价格和企业盈利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供需改善有望带动行业底部回暖 [6]
光引发剂供需格局有望改善,行业底部回暖可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2025-06-03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