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 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取得重大突破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达成百万安培亿度H模运行 [1]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项目陆续成功落地为未来商业化奠定技术基础 [1] - 由30多国共建的"人造太阳"已完成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其中直径9米至25米的超导磁环由中国参与制造 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 [3] 政策支持与商业化进程 - 中国核能面向"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技术路线 对应可控核聚变从实验堆到商业堆的发展路径 [2] - 2021年政策首次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重点领域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其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大力支持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 [2] - FIA报告显示26家商业核聚变公司预计2035年前实现首台机组并网供电 商业化进程有望在2027-2028年迎来阶段性节点 [3][3] 产业链布局与资本动向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游磁体系统成本占比最高 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江苏永鼎股份已签订ITER二期等项目订单 潜在合同规模超20亿元 [4] - 安徽应流机电可转债融资申请获批 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250吨先进核能材料及零部件的产能 [4] - 中国核能电力与浙能电力分别向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投资10亿元和7.5亿元 强化战略布局 [5] 行业发展前景 - 可控核聚变具有颠覆性边际收益 技术突破推动其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3] - 行业近期政策信号明确 装置建设加速 项目进展与招标提速并行 多重利好促进行业加速发展 [1] - 产业链上市公司需聚焦等离子体控制、耐高温材料等技术攻坚 加速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 以技术卡位抢占未来市场 [5][6]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有望提速 多家上市公司协同布局
证券日报·2025-06-04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