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与“温度”中回应就业民生之问
海南日报·2025-06-04 09:12
就业帮扶模式创新 - 海南通过"清甜行动"建立4.35万名困难人员"一人一档"精准档案系统 实现就业需求靶向匹配 [1] - 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开展民生需求调研 典型案例包括大龄失业人员转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及残疾主播通过电商培训实现月入过千 [1] - 为精神障碍患者开设"庇护性劳作就业"项目 结合手工制作实现康复与就业双重价值 [2] 特色产业融合实践 - 开发"订单式"椰雕培训项目 将非遗技艺传承与残疾人就业需求结合 实现足不出户创收 [2] - 万宁椰壳工厂通过手把手指导模式 帮助残疾人掌握椰雕生产工艺 [1] - 椰雕工艺品成为海南特色产业与就业帮扶结合的典型案例 [3] 政策协同机制 - 形成人社部门建档+残联培训+乡村振兴工作队摸排+企业开发岗位的多部门联动体系 [2] - 运用税收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 激发企业吸纳困难群体积极性 [2] -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 推动就业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2] 社会价值创造 - 福利彩票点等企业力量参与残疾人心理建设 帮助重拾生活信心 [1] - 就业帮扶注重挖掘个体生命特质 如通过职业评估档案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价值转化 [1] - 项目成效体现在困难群体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自我定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