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概况 -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采用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能效并减少能耗,涵盖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等环节 [1] - 建筑节能产业分为建筑节能产品、材料和设计/施工/运维服务三大类 [1] - 产业链上游为材料设备制造,中游包括外保温材料(EPS板、网格布等)、热计量设备(平衡阀、温控器等)及大型设备(中央空调、热泵等),下游为公共/住宅/商用建筑用户 [3] - 代表企业:鲁阳节能、东方雨虹(材料)、江苏盛世节能(设计)、达实智能(运维)等 [4] 政策背景 - 国家以"双碳"目标为核心,推动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既有建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政策涵盖法规修订(如《节约能源法》)、财政补贴和绿色金融支持 [10] - 2024年政策要求: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50%,可再生能源替代率8%,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2000万㎡以上 [11] - 2027年目标:建筑等领域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进外墙保温、门窗等存量建筑节能改造 [11] - 2022年《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新建居住/公共建筑能耗较2016年标准降低30%/20%,严寒地区节能率达75% [11] 市场规模与碳排放 - 2022年房屋建筑全过程能源消费量18.4亿吨标准煤(tce),占全国36.3%,2023-2024年回升至超19亿吨 [13] - 2022年建筑碳排放41.5亿吨tce,占全国39.1%,2024年预计达42亿吨 [15] -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主导:2022年公共/城镇居住/农村居住建筑分别排放9.4/8.9/4.8亿吨CO₂ [18] - 2023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1600亿元,2024年政策驱动下增长至1958亿元 [23] 竞争格局 - 区域差异显著:前7省份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全国44%,北方因采暖需求碳排放更高 [25] - 企业布局:南网能源、达实智能专注综合节能服务,中铁装配、中材节能在材料领域领先,嘉寓门窗、中国南玻强于节能产品 [27][29] 发展趋势 - 2025年目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亿㎡,超低能耗建筑0.5亿㎡,装配式建筑占比30%,光伏装机0.5亿千瓦,地热能应用1亿㎡ [30][31]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年复合增速4% [32]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