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便民巴士发展现状 - 江苏多地医院与交通部门合作推出"就医便民巴士",解决"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城市治理温度与智慧 [1] - 南京首条就医公交专线B15路全长1.8公里,连接医院与地铁站,为患者节省约20分钟步行时间 [2] - B15路每周运送乘客近6000人次,80%为老年人,计划延伸至汉中门站后客流量预计翻番 [3] - 南京儿童医院B61路"宝宝巴士"将地铁至门诊通行时间压缩至6分钟,开通首月患者满意度提升27% [3] - 沭阳-宿迁"便民健康专线班车"90分钟直达医院,班次精准匹配就医高峰 [4] 定制化服务与设施设计 - 无锡对3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展开排查,采用"一院一策"方案解决交通衔接问题 [4][5] - B15路采用低地板设计,配备智能显示屏实时更新发车间隔和候车人数,高峰时段可加密至10分钟一班 [6] - B61路配备亲子座椅、无障碍踏板、婴儿车固定区域和爱心专座,门诊提供手推车和代步车 [6] - 苏州"银发就医专线"配备一键呼叫系统(按钮高度0.6-0.9米)、防滑座椅和恒温加热功能(35-40℃),老年患者自主就医比例显著提升 [7] - 无锡"巴士邻居驿站"设置"医路通"自助终端,实现挂号、公交预约及健康咨询一站式服务 [7] 科技应用与运营优化 - 南京B66路采用"动态客流监测系统",当候车人数超过15人或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时自动触发调度预案 [8] - 无锡"动态公交"服务通过手机小程序预约拼车,智能规划最优路线,减少空驶率 [8] - B61路试点"潮汐调度"机制,根据就诊高峰数据自动匹配运力 [9] - 部分线路配备智能车载终端实时传输车辆信息,实现与医院、地铁站信息共享 [9] - 江苏就医便民公交形成"物理贯通"、"情感贯通"和"数字贯通"的"三通"模式 [9]
江苏多地开通就医“微循环”公交
新华日报·2025-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