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年10月份以来,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贷”动效应显现607家上市公司披露贷款总额上限超1260亿元
证券日报·2025-06-05 00:29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概况 - 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607家上市公司披露651单回购增持贷款 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260 25亿元 [1] - 其中民企占比64 74%(393家) 贷款金额占比53 11%(669 36亿元) 国企占比27 84%(169家) 贷款金额占比38 51%(485 26亿元) [2] - 今年以来民企披露贷款占比提升至55 06%(259单/419 84亿元) 国企占比降至34 56%(110单/263 51亿元) [2] 贷款主体结构特征 - 市值分布:披露贷款的384家公司中 39 06%为市值超百亿元企业(150家) 35 42%为市值低于50亿元企业(136家) [3] - 金额分布:13家企业贷款上限超10亿元 民企牧原食品以25亿元回购贷款居首 荣盛石化控股股东获18亿元增持贷款 [3] - 贷款类型:463单为回购贷款(794 32亿元) 188单为增持贷款(465 93亿元) [4] 政策工具优化与市场影响 - 央行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从3000亿元扩容至8000亿元 并与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额度合并使用 [5] - 政策优化包括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 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纳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支持范围 [5] - 专项贷款带动效应显著:今年以来回购计划平均金额同比翻倍至2 84亿元 增持计划平均金额同比增3倍至2 06亿元 [4] 企业行为与资本运作趋势 - 31 71%的回购计划(124单)采用专项贷款 54单计划将回购股份全部注销 占比提升至13 81% [4] - 民企从股价维稳转向战略资本运作 多与股权激励绑定形成业绩增长循环 破净国企通过"回购+注销"改善每股净资产 [3] - 政策工具短期稳定市场预期 长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EPS)并促进市场定价回归企业内在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