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国际禁招令”或加剧人才出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05 05:56
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禁令事件 政策背景与核心冲突 - 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撤销哈佛大学SEVP认证,禁止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该决定从2025-2026学年生效[1] - 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控联邦政府"公然侵犯"宪法和联邦法律,并承诺保护受影响学生权益[1][2] - 联邦法官裁定"无限期"延长禁令,要求维持现状允许哈佛继续接收国际学生,但政府持续施压[2] 国际学生构成与影响 - 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占比27%,中国学生占国际生20%,共6800名国际学生学者来自140多国,多数为研究生[3] - 禁令引发全球高校反应,法国约100所院校协调接收受影响学生,德国、新加坡推出类似计划[6] - 英国数据显示对美国博士学位搜索量同比下降40%,欧洲学生兴趣下降50%[5] 美国高等教育行业动态 - 联邦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拟削减科研支出:国家卫生研究院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削减超50%,取消部分气候研究和行星探测任务[6] - 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联邦拨款被撤销,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等面临拨款冻结和调查[3] - 媒体批评政府将教育政治化,破坏学术自由和全球声誉,《华盛顿邮报》称此举背离高等教育独立性原则[6] 国际学术竞争格局变化 - 《经济学人》指出美国签证政策反复和学术干预导致全球人才吸引力下降[5] -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美国政府政策正在切断支撑其繁荣的全球人才循环[5] - 巴黎高等商学院等欧洲院校调整申请截止日期以吸纳原计划赴美学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