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不能再靠“喂养”
经济日报·2025-06-05 06:03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从2023年6月1日起新投产新能源发电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市交易 电价由市场决定 结束政府定价模式 [1] - 行业面临电价和收益率不确定性 部分企业担忧新增装机规模大幅下跌 观望情绪浓厚 [1] - 市场化改革旨在打破新能源依赖政策补贴的惯性 倒逼行业优化运营模式 解决规模化发展挑战 [1]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2023年一季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超全社会用电量20% 且比例将持续攀升 电力系统运行压力增大 [1] - 过去固定电价和补贴政策推动行业快速扩张 但导致低效发展 新政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1] - 类似2018年"531光伏新政"的补贴退坡虽引发短期阵痛 但最终推动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和技术创新 [2] 市场化影响与企业应对 - 短期电价波动可能挤压利润 尤其供大于求时缺乏交易策略灵活性的企业将面临盈利压力 [2] - 长期看市场化倒逼技术升级 如光伏组件效率翻番 风电单机容量提升 发电成本持续下降 [2] - 新疆光伏企业通过"错峰交易"利用时差将绿电输送至用电高峰地区 实现消纳难题解决和盈利提升 [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法则转向技术硬实力 成本控制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需强化市场意识和技术研发投入 [3] - 全球能源转型史表明 保护政策无法培育成熟产业 市场化竞争是引领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 [3] - 主管部门需出台配套政策 通过"有形之手"辅助市场化平稳推进 但核心发展动力仍来自市场竞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