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之争,公关带你吃最全的瓜
36氪·2025-06-05 07:27

核心事件 - 护肤博主"大嘴博士"郝宇连续两次公开质疑巨子生物旗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涉嫌造假 检测结果显示其当家产品胶原蛋白含量仅0 0177% 不足宣称标准0 1%的五分之一 [4][10][12] - 巨子生物在12小时内紧急回应 公布内部检测结果称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 1% 并承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复检 但未披露具体检测方法 [14] - 大嘴博士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 并公开完整数据 质疑巨子生物可能使用凯氏定氮法或双缩脲法等准确性存疑的检测方式 [16][27][35] 产品争议 - 涉事双方检测对象存在版本差异 大嘴博士检测的是1 0版本产品 而巨子生物回应检测的是2 0版本 后者配方中新增甘氨酸衍生物甜菜碱 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38][40] - 胶原棒1 0版本在争议爆发后从官方渠道下架 时间点引发联想但无直接证据 [43] - 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问题受质疑 常规重组胶原蛋白分子量达数万道尔顿 远超皮肤屏障500道尔顿的透皮极限 公司宣称通过217道尔顿的Mini小分子肽段解决该问题 [94][95] 行业博弈 - 华熙生物高调声援大嘴博士 披露双方存在投资关系 并暗示掌握更多检测报告 计划向监管部门举报 [77][81][84]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紧急召开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研讨会 汇集多位院士专家 但结论未明确支持特定检测方式 [57][60] - 检测机构东谱检测发布声明 否认报告可用于公开质疑 并称送检时未被告知真实用途 被舆论视为"反水" [87] 市场影响 - 巨子生物市值蒸发超100亿元 但仍有700多亿市值 保持化妆品行业最高市值地位 [2] - 涉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年销售额达24亿元 占公司55亿总营收的43% 事件正值618大促期间引发消费者焦虑 [12][45][46] - 行业KOL普遍沉默 垂直媒体回避报道 舆论场出现疑似水军操作痕迹 [54][50] 技术争议 - 重组胶原蛋白检测缺乏国家标准 不同检测方法存在显著误差 凯氏定氮法曾导致三聚氰胺事件 双缩脲法被指存在虚高可能 [19][28][35] - 行业将二肽命名为"Mini小分子胶原"的做法遭质疑 被指混淆蛋白质与肽的科学概念 [96] - 重组胶原蛋白的科研价值存在分歧 部分观点认为其更多是营销概念而非技术突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