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深投资人,被创始人忽悠瘸了
虎嗅·2025-06-05 08:25

创始人对话分析 - 创始人通过表面恭维表达对投资机构专业能力的质疑,暗示多数投资人缺乏行业深度理解[1][2] - 对话中频繁出现"格局""高度"等词汇,实际反映创始人对投资条款的抵触情绪[3][4] - 创始人强调"缘分""兄弟情谊",实质是为规避常规投资条款谈判[5][7] 融资谈判策略 - 创始人采用"稀缺性话术",声称多家机构争相投资以制造紧迫感[3][7] - 通过贬低其他投资机构来抬高当前谈判对象的地位[6][7] - 将估值谈判包装为"兄弟情义测试",试图规避商业条款博弈[3][4] 行业现状反映 - 对话揭示创投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创业者认为多数投资人缺乏产业认知[1][6] - 反映出早期项目融资时常见的条款博弈焦点:估值、回购、反投要求[4][7] - 显示部分创业者将投资机构分为"战略型"和"财务型",更倾向前者[2][7] 投资人视角 - 投资机构内部对争议性创始人存在认知分歧,部分认为其受行业周期制约[8][9] - 资深投资人强调独立判断的重要性,反对市场跟风投资行为[10] - 投资团队存在认知断层,前线尽调人员与决策层对项目理解存在差距[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