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郎对美元年内涨逾10%,是否出手干预?瑞士央行陷入两难
第一财经·2025-06-05 13:50
瑞士法郎升值与通缩压力 - 瑞士法郎对美元年内涨幅超过10%,凸显其避险资产属性[1][3] - 法郎升值导致瑞士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下降2.4%,5月CPI转为负值(-0.1%),为疫情后首次通缩[3] - 进口商品占瑞士CPI篮子的23%,强势法郎显著压低整体通胀水平[4] 瑞士央行政策应对 - 瑞士央行3月已降息25个基点至0.25%,市场预期6月可能再降25或50个基点,年底前或恢复负利率(-0.25%)[5] - 负利率政策曾持续7年(2015-2022),但会挤压银行利润并损害储户利益[5] - 央行行长施莱格尔承认负利率仍在考虑范围内,可能先于欧洲央行行动[6] 外汇干预的政治约束 - 特朗普政府2020年将瑞士列为汇率操纵国,当前政策清单将"货币操纵"纳入关税计算因素[6] - 直接外汇干预可能引发美国加征关税,负面影响超过短期通缩压力[7] - 瑞士央行近期与美国就干预措施进行会谈,强调从未通过汇率获取贸易优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