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稿!锂电厂商角逐低空经济,航空动力电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华夏时报·2025-06-05 19:21

行业动态 - 国内锂电厂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纷纷布局航空动力电池领域,争夺低空经济市场[1] - 航空动力电池被视为锂电厂商的"第二增长曲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行业整体处于"技术验证-小批 量试产"阶段[7] - 国金证券预测到2030年国内eVTOL电池市场规模可达1126亿元,包括98亿元前装市场和1028亿元后装市场[12] 技术发展 - 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极高,需达到≥400wh/kg,远超车用电池的200-300Wh/kg[8] - 欣旺达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的"欣·云霄2.0"电池,并计划2027年实现500Wh/kg全固态电池[5]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并成功试飞4吨级电动飞机[5]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亿纬锂能硅基软包电池达380Wh/kg[6] 市场前景 - 短期(2025-2027年)航空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预计50-80亿元,中期(2028-2030年)突破300亿元,长期有望超千亿元[11] - eVTOL电池成本占整机成本25%-33%,且全部需要定制,价格昂贵[11] - 预计eVTOL电池市场将在3年后开始起量,5年后可能再上一个数量级[12] 竞争格局 - 国际航空动力电池领域呈现"三国杀"态势:国际巨头、国内头部企业和跨界车企[7] - 国内企业在无人机等中低功率领域占主导,但高端载人eVTOL市场仍需突破适航认证壁垒[7] - 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前沿技术成为厂商突破"不可达三角"的关键路径[8] 技术挑战 - 航空动力电池面临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挑战[8] - 当前技术瓶颈包括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功率与能量密度难以平衡、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等[9] - 固态电池虽有望突破400-500Wh/kg,但短期内难以商业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