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波及股票?检测结果发布后,巨子生物股价“狂泻”!
巨子生物检测争议事件 - 巨子生物公布可复美胶原棒1.0检测结果,确认产品含重组胶原蛋白且含量均大于0.1%,但未平息争议[1][4] - 检测采用两种方法:LC-MS/MS定性分析胶原蛋白存在,双缩脲法定量检测含量[4][5] - 检测涉及4家机构交叉验证,但被质疑方法不一致(未用质谱法定量)且缺乏交叉验证[1][5]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检测结果公布后,6月5日巨子生物股价单日暴跌8.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从713亿港元降至652亿港元)[1][4] - 自5月20日以来,公司市值累计蒸发268亿港元(从920亿港元高点缩水近1/3),与华熙生物公开质疑时间点吻合[7][10] 行业竞争与商战背景 - 争议被行业高管定性为"商战",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6.18旺季直接竞争市场份额[2][10] - 华熙生物5月16日发文暗指巨子生物夸大胶原蛋白优势,并点名券商研报为其背书[7][10]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支持质疑者"大嘴博士",其关联公司为华熙生态成员[9][10] 行业标准问题 - 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缺乏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方法差异导致结果可比性存疑[6]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将启动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制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