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各取所需”,“零公里二手车”不再是“隐秘的角落”
36氪·2025-06-05 20:4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完成上牌登记但未实际交付用户的车辆,通过车企、经销商、二手车商流通进入市场 [1] - 二手车平台上有3000至4000家卖家在销售这类"准新车",涵盖从五菱到奥迪等几乎所有品牌 [1][2] - 这些车辆名义上是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不足100公里,以低价进入市场 [2] 产业链运作模式 - 车企通过批售指标向经销商转嫁库存压力,部分4S店月销能力仅数十辆却被迫采购150辆车 [4] - 超额库存车通过关联租赁公司上牌后7天内转入二手车市场 [4] - 经销商通过低价甩卖回笼资金,同时完成车企任务量获取返点 [4] - 二手车商批量采购后加价数千元转售,单车利润可达5000元,远高于传统二手车3%-5%的毛利率 [4] - 部分车商将车辆包装成"海外版"以新车名义销往俄罗斯、中东等地套取关税差 [4][5] 行业影响 - 某新能源车型原价16万元,零公里二手车售价仅8.58万元,比4S店报价低40% [6] - 导致燃油车终端折扣普遍达30%,但消费者可能丧失首任车主权益如关键部件终身质保 [6] - 部分车商利用国家和地方置换补贴政策套取补贴后低价转售 [7] - 行业数据失真导致车企依据虚高销量规划产能,加剧结构性过剩风险 [7] - 2025年一季度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车企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 [6] 未来监管方向 - 政策层面将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严控"新车身份锁定期" [8] - 车企需摒弃"以价换量"思维,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重塑竞争力 [8] - 行业将推动二手车流通立法,明确调表车、套补车的法律责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