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制造业承压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侵蚀亚洲国家外部需求,越南制造业PMI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新出口订单连续第7个月收缩,投入成本出现两年来首次下降 [1] - 印尼新订单下降幅度为2021年8月以来最大,韩国制造商产出下降幅度为近三年来最大,越南、印尼、日本和韩国整体经济活动均出现收缩 [1] - 东盟制造业PMI从4月的48.7上升至5月的49.2,但仍低于50荣枯线,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PMI均在50以下,马来西亚新订单连续3个月收缩 [2] - 菲律宾制造业增长几乎停滞,主要受海外订单减少和就业大幅下滑影响,泰国制造业PMI从4月的49.5上升至51.2,实现自2月以来首次扩张 [3] - 日本5月制造业PMI为49.4,新订单连续第24个月减少,韩国PMI连续4个月低于50,5月新订单创2020年6月以来最少 [3] 制造业承压原因分析 - 越南和印尼面临外资撤退,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和制鞋业就业压力明显提升 [3] - 部分企业对美出口利润较高形成依赖性,未及时找到替代市场,印尼和越南存在技术积累不足、投资不足、市场单一等问题 [4] - 全球需求低迷导致订单萎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企业无法有效转嫁成本,日韩本币贬值抬升进口成本并加剧资本外流 [4] - 全球终端需求不振是根源,美欧服务业通胀刚性、居民实际收入未有效修复,关键投资与设备更新周期滞后,印度和墨西哥加快承接中低端制造 [5] 亚太股市逆势上涨 - 亚太股市自4月初大跌后实现多周反弹,韩国KOSPI指数和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迈入技术性牛市 [2] - 6月4日亚太股多数上涨,韩国KOSPI指数领涨,涨幅达2.66% [5] - 4月9日至6月5日,韩国KOSPI指数上涨22.6%,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上涨19.2%,新加坡海峡指数上涨15.4%,越南胡志明指数上涨22.7%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改善推动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资金重新流向新兴市场,越南和新加坡成为分散风险首选 [6] - 投资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更多是谈判工具而非终局手段,政策反转弹性成为主逻辑,股市提前反应这一预期 [6]
越南、印尼等国制造业持续承压,亚太股市逆势上扬丨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05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