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被动避险为主动布局中概股回归预期升温
证券时报·2025-06-06 01:56

中概股回归香港市场现状 - 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 市值占所有中概股市值超七成 [1] - 21家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市值占比超六成 12家采取第二上市方式 [2] - 市值超1000亿港元的有12家 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头部企业 [2] - 市值排名前1/4的中概股中73%已实现两地上市 其中45%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26%为二次上市 [2] 行业分布与估值变化 - 中概股集中在新消费(零售54% 消费者服务6%)、科技及中高端制造领域 [3] - 生物制药行业占比5% [3] - 去年以来港股活跃度提升 中概股估值折价现象逐步缓解 [3] - 未在港股上市的中概股中可选消费行业市值占比最高达69.6% 工业占比8.27% [9] 香港市场优势 - 香港修改上市制度 建立便利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 [5] - 香港具备"内地-国际"资金联通功能 上市结构适配红筹架构 [5] - 香港对审计底稿审查无偏性 无政治背景强制披露要求 允许保留VIE架构 [6] -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金融中心 具有"全球资本配置"与"本土认知深度"双重属性 [6] 市场流动性变化 - 近期港元汇率频繁触及强方兑换保证 反映资金涌入态势 [1] - 6月港股通扩容及流动性支持工具(LMM)推出增强资金承接能力 [1] - 港股市场每天成交增至2000多亿港元 内地南下资金与国际回流资金同步增加 [3] - 中概股回港实际上给港股二级市场带来了大量流动性 [7] 未来回归趋势 - 高盛预计27只总市值1.35万亿元人民币的中概股符合赴港上市资格 [10] - 拼多多等较大市值企业可能成为后续回流主力 [3] - 科技、新经济领域公司可能成为下一波回流主力 [9] - 禾赛科技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极氪计划私有化后调整架构 [10] 政策支持与市场定位 - 香港政府力争成为中概股回流"首选地" [4] - 港交所可能放宽市值门槛、同股不同权等限制以承接更多中概股 [7] - 中概股正从被动避险过渡到主动布局 [9] - 香港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包括接纳中概股回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