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破局价格“内卷”:少赚吆喝多练内功
上海证券报·2025-06-06 02:5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信托行业2024年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但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滑45.52%,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资产证券化、破产重整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内卷重灾区",部分公司以1万元低价承接资产证券化业务,费率低至万分之一 [2][3][6] - 行业同质化严重,80%信托公司因长期聚焦非标业务,缺乏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导致议价能力弱,被迫参与低价竞争 [6][7] 低价竞争原因 - 创新业务初期缺乏定价标准,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如免除保险金信托设立费,导致中小机构现金流承压退出市场 [4][7] - 通道类业务占比过高,SPV等业务仅收取0.01%费用,而需自主管理能力的Pre-ABS等高费率业务开展不足 [6] - 市场对新业务认知不足,头部公司为开拓市场免费提供破产重整受托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7] 转型破局方向 -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关键,需通过战略投资者引入、资产盘活等增值服务实现差异化,而非仅做通道角色 [9] - 依据股东背景错位发展:产业系可探索"信托+产业"模式,银行系侧重同业协同,保险系发力养老服务信托 [9] - 加速金融科技投入,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和运营智能化,同时建立行业协会主导的费率自律机制 [9][10] 业务发展动态 - 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增长超20%,但低收费特性导致人均利润持续下降,需通过提高收益率破解盈利难题 [5][9] - 三分类新规推动下,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快速扩张,但规模冲动引发无序竞争,部分业务陷入"赔本赚吆喝"困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