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信息泄露持续“上新”
广州日报·2025-06-06 04:16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事实上,为充分保护个人信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立法进程,已陆续出台、修订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既如此,个人信息侵权行为为何仍然高发?一来,违法成本低、获利高。大数据时 代,个人数据附加值越来越高,不法分子选择铤而走险,正是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套利空间。而消费者被 侵权后,相对漫长的处理周期、较高的举证要求,也让很多人对维权望而却步,这也使得一些恶劣侵权 行为持续"霸屏"。二来,信息收集的场景越来越多。现今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购物休闲、出行订 票、扫码点餐等,大多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此一来,便拉长了收集链条,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 可见,个人信息被泄露、被贩卖,已呈现出泄密渠道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要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必 须多头发力,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方面,技术治理需与时俱进。随着大数据加速迭代,隐私泄露 等老毛病尚未根治,AI换脸等应用带来的新问题又扑面而来,这也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升级技术手段、 加码惩治手段。另一方面,源头治理殊为关键。如今很多第三方平台、普通商户等都涉及收集、处理大 量个人信息,但其中也有很多并不具备妥善处理个人信息的能力,很容易因处理不当,对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