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玩文字游戏当心弄巧成拙
广州日报·2025-06-06 04:14
白象"多半"商标事件 - 公司因"多半"商标引发消费者误解而道歉 承诺调整产品包装避免误导[1] - 官方客服最初坚称"多半"是商标且产品无问题 后迫于舆论压力发布声明[1] - "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与常规分量产品区分 但包装设计存在暗示性标语如"大分量、倍满足"[2] 行业商标乱象 - 行业存在利用商标玩文字游戏的普遍现象 如"山里来的土鸡蛋"、"壹号土猪肉"、"0蔗糖"等案例[1] - 部分企业通过拆分词汇、组合注册等方式规避审查 如12W充电器注册"120W"商标[1] - 商标法虽规定欺骗性商标不得注册 但实际审核中形式审查为主 难以完全杜绝此类行为[2] 商标监管与消费者影响 - 相关部门需扩大禁词范围并加强监管 如已禁止"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3] - 消费者反感的是欺骗性商标而非创意 企业应提前明确说明避免误导[3] - 欺骗性商标可能导致严重商业后果 如某企业因"0添加"风波市值蒸发超10亿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