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食物撬动的历史进程
齐鲁晚报·2025-06-06 05:49

文章核心观点 - 以饮食史为轴心透视中国历史嬗变与文明进程,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实物遗存揭示古代中国的食物结构、烹饪方式、器具演变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联系 [3][4] 饮食器具的演变与阶级分化 - 二里头文化时期饮食器具功能齐全,分为炊器、食器、饮用器和储存器,主要炊具为罐、鼎和鬲,酿酒器具大口尊容量达五升以上且仅出土于贵族居住区,表明酒为贵族专享 [4] - 商代贵族墓葬饮食器具种类丰富,引入青铜器并饰以饕餮纹等精致纹样,原料铜、锡、铅需从太行山、云南等地长途运输,而平民仅使用粗糙陶器,体现明显阶级分化 [5] - 宋代瓷器成为主流饮食器具,五大名窑与民窑生产碗、碟、盘等,宋瓷以青瓷、白瓷和黑瓷为主,天目茶碗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南海一号沉船出土瓷器达十六万件 [9][10] - 宋代铁锅因冶铁技术进步而普及,采用煤炼铁导致含硫量较高,南海一号出土铁锅超百吨,铁锅受热快促使炒菜技法流行,并作为“铁鼎”商品经海路出口 [11][12] 主食结构与农业经济变迁 - 二里头与商文化主食为粟、黍、稻、麦等“粒食”,烹饪以蒸煮为主,因石磨未发明而直接食用小麦粒 [6] - 汉代南方贵族如马王堆辛追夫人以稻米为主食,陪葬菜肴达八十九道,而北方小麦种植受限于降水,汉武帝前仅限黄河下游,后因关中粮食危机推广冬小麦以避水灾 [7][8] - 考古证据显示西汉后期小麦种植扩展至淮河流域,江苏东海郡宿麦种植面积达十万余顷占农作物总面积94%,新疆轮台汉代粮仓出土大量小麦籽粒 [8] 饮食业与社会经济网络 - 宋代饮食业依托农业与商业发达,临安府酒楼使用金银酒器千两,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反映食器华丽之风,饮食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并惠及海外 [9][10] - 中国饮食文化通过贸易远播,文莱渤泥国王青睐中国菜肴,商人带厨师献食,宋代饮食器具与铁锅经海陆丝绸之路出口,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的社会经济关系网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