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行业现状 - 全国焚烧厂平均负荷率仅60%,超40%产能闲置[1] - 多地焚烧厂因垃圾不足被迫减产或停运:江苏30%焚烧厂开工三个月停一个月,上海部分焚烧炉停运率达50%[8] - 部分焚烧厂从填埋场挖出已填埋垃圾进行二次焚烧[4] 历史背景与产能扩张 - 2011-2015年全国城市垃圾年产量从1.5亿吨飙升至2.6亿吨[10] - 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进口并推进垃圾分类,7年内建成超1000座焚烧厂(2172台焚烧炉,日处理能力111万吨)[14] - 当前年焚烧能力达4.05亿吨,远超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66亿吨[17] 产能过剩原因 - 超前建设:2020年实际日焚烧能力111万吨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80万吨,部分县城焚烧厂设计产能远超实际需求(如浙江磐安县设计300吨/日,实际仅170吨)[17] - 垃圾分类政策:厨余分离使可焚烧物减少30%,上海湿垃圾分出量翻4倍导致入炉干垃圾减少20%[19] - 源头减量:快递电子面单年省700万棵树,农夫山泉茶π瓶年省3200吨塑料[27] 行业经济模型 - 2021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量778亿度(占可再生能源3.2%),卖电收入超400亿元[21] - 焚烧厂收入来源:每吨垃圾政府补贴65-150元,发电享受0.52元/度补贴电价(上海老港焚烧厂年发电收入3亿元)[22] - 副产品利用:炉渣可造砖(1吨产315块标准砖),灰渣可提取稀有金属[22][24] 区域差异与未来挑战 - 东部"垃圾荒"与西部"垃圾山"并存,小城市及农村仍存在垃圾堆积问题[31] - 外卖包装和快递塑料等一次性用品增长带来二次污染风险[32] - 技术输出: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开始向东南亚市场拓展[37]
变天了,中国居然缺垃圾了
36氪·2025-06-06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