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上市背景 - 52TOYS作为潮玩公司递交IPO赴港上市,成为继泡泡玛特、布鲁可之后的“潮玩第三股”[2] - 公司与泡泡玛特同处潮玩行业,商业模式相似,均在品牌建立约10年时间节点上市[2] - 52TOYS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获得万达电影等机构投资,其中万达电影投资1.44亿元获得7%股权[5][6] 资本市场表现与融资历史 - 52TOYS自2017年起获得约20家资本机构融资,2021年完成4亿元C轮融资,为当年潮玩行业最大一笔融资[7] - 公司创始人陈威为最大股东,持股19.03%,前十大股东包括多家投资机构[7] - 公司创立之初便覆盖盲盒、变形机甲等6大产品线,具备从设计到销售的完整生态,使其在创立初期每年均能获得融资[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4.63亿元增长至2024年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7%[10]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亏损171万元,2023年亏损7193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1.22亿元[10]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在2023年转为正数,达1910.3万元,2024年增长至3201.3万元[10] - 公司营收规模低于同行,泡泡玛特2020年上半年营收8.18亿元,布鲁可2024年上半年营收超10亿元,TOPTOY 2024年营收达9.8亿元[12] 产品结构与IP运营 - 授权IP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营收从2022年2.33亿元增长至2024年4.0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50.2%提升至64.5%[12][13] - 自有IP产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28.5%下降至2024年24.5%[13] - 公司采用“721法则”进行IP开发,70%资源分配市场产品,20%用于前瞻设计,10%用于实验创意[17] - 在天猫平台四款销售过万产品中,仅一款为原创IP[17] 盈利能力与成本分析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40.5%下降至2024年39.9%,远低于泡泡玛特66.8%和布鲁可52.6%[15][16] - IP授权成本2024年达4576万元,占比12.1%,较上年几乎翻倍,带动销售成本同比增加31.9%[15] - 自有IP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46.8%下降至2024年42.5%,授权IP产品毛利率从40.9%提升至42.0%[16] 行业市场环境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达近900亿元,未来三年保持14%复合年增长率[5] - 行业竞争激烈,中国现存潮玩相关企业超5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3100家[29] - 泡泡玛特市值创新高,超过安踏和小鹏,证明行业潜力[2] 增长战略与业务拓展 - 公司重点发展影视IP衍生品,曾与《流浪地球2》合作推出“笨笨”玩具,预售阶段销售额突破千万[23]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进入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在泰国新开10家门店,国内仅开5家[26] - 但海外市场表现不佳,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上产品月销量不足100件,缺乏国际化IP产品[28] 竞争对比与行业地位 - 泡泡玛特凭借labubu IP在2023年营收30.4亿元,相当于4.8个52TOYS营收[28] - 公司在热门影视IP(如《哪吒》)衍生品竞争中未能获得授权,错失市场机会[25] - 公司需要孵化类似labubu的现象级自有IP来证明商业化潜力和长期价值[30]
一个Labubu抵4个52TOYS!这家连亏三年的潮玩公司凭什么冲刺IPO?
搜狐财经·2025-06-06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