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服务政策背景 - 山东省近期出台《山东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方案》,规范免陪照护服务发展,目前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暂不纳入医保,患者可自主选择医疗机构或社会化护工服务[1] - 免陪照护服务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提供,主要满足住院患者生活照护需求,应对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1] -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指出,该服务可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让护士从非技术性工作中解放出来[1] 试点推进情况 - 安徽、山东、天津、浙江等地已开展免陪护护理试点,国家医保局2023年10月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并实行政府指导价[2] - 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2024年5月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计划2024年6月至2027年6月开展试点,增加服务供给[2] - 试点优先在老年医学科、神经科等一级护理患者占比高的科室开展,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4] 市场需求与痛点 - 70%以上住院患者需要陪护,主要包括病重、失能、老年患者等群体[3] - 老龄化导致住院患者中高龄、失能比例显著增加,"421"家庭结构使家属难以长期脱产照顾[3] - 护士工作满负荷,主要完成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无额外时间承担生活护理[3] 实施规划与目标 - 山东省提出2025年底前所有公立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2027年底前扩展至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5] - 医疗护理员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工作,不得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山东省将其纳入省级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5][6] 现存挑战 - 医院面临人手不足、奖金分配、患者接受度等难题,护理员队伍建设是关键[6] - 需建立统一准入标准、系统培训体系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职业吸引力[6] - 需明确责任划分,完善合同协议和风险防控机制,界定医疗护理与生活照顾边界[7] 价格机制 - 安徽免陪照护服务政府指导价为150元/日,广东实行分级定价:"一对三"140元/日,"一对二"180元/日,"一对一"280元/日[7] - 具备医学职称护理员可加收20%费用,目前服务暂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7] - 专家建议采用分级分类定价,探索商业保险等多元支付方式[8]
免陪照护服务加速落地,如何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06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