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承销商评价结果 - 交易商协会首次公布综合性评价结果,72家机构参与评价,17家获评A档(7家全国展业银行、5家地方展业银行、5家券商)[1][2] - 全国展业银行A档包括3家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4家股份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2][3] - 地方展业银行A档为5家城商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1][3] - 券商A档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招商证券[1][4] - 3家银行(江西银行、吉林银行、东莞农商行)获评D档,连续两年D档将取消业务资格[1][8] 特色主承销商评选 - 评选四类特色主承销商:价值发现型、普惠型、开创型、开放型[1][5] - 招商银行是唯一获评全部四类特色的机构[1][6] - 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各获评三类特色[6] - 价值发现型突出机构:中信建投、工商银行、中信证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5] - 普惠型突出机构:中国银行、中金公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5] 评价机制与标准 - 评价标准新增D档,考察业务能力、合规性等三方面指标[7][8] - 全国展业银行前30%为A档,后10%为C档[7] - 地方展业银行前20%为A档,后20%为C档[7] - 证券公司前30%为A档,后20%为C档[7] - 建立"评价-反馈-提升-再评价"循环机制,实施"一机构一反馈"制度[6] 违规案例 - 江西银行因参与债券代持交易链条被自律处分[8] - 吉林银行因收取"资金监管账户费"干涉发行利率被通报批评[9] - 东莞农商行因债券承销管理不到位被罚款80万元[9] 债券市场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机构达99家(92家一般承销商)[10] - 1-4月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4055只,金额34396亿元[10] - 中信银行中长期承销额1498亿元居首,中国银行首发企业承销金额82.9亿元居首[11][12] - 交易商协会将持续优化评价机制,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