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最大海洋主题公园易主,海昌的“白衣骑士”祥源有何资本图谋
新浪财经·2025-06-07 07:57

交易概述 - 祥源控股拟斥资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以每股0.45港元认购51亿股新股,较6月2日收盘价0.84港元折让46.43% [1] - 交易完成后祥源控股持股比例将达38.6%,成为控股股东,原大股东泽侨控股持股比例从47.29%降至29.04% [1][3] - 资金来源包括股东出资14亿元(嵊州市祥源合伙企业12亿元、安徽源胤祥合伙企业2亿元)及金融机构借款8亿元 [1] 公司财务与运营现状 - 海昌海洋公园2020-2024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总负债85.24亿元,负债率82.44%,年内有4.97亿元借款到期未偿还 [4][6] - 2021年通过出售武汉等4家主题公园给MBK Partners获60.8亿元现金缓解债务,2024年裁员458人(占比12.3%) [6] - 2024年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16.1%),但总营收仅微增0.08%至18.18亿元,门票收入下降0.84% [16][18] 战略意图与市场反应 - 祥源控股提出"山海联动"战略,计划整合旗下山岳景区与海洋公园资源,打造"海陆空"立体旅游网络 [8][11] - 市场对交易持悲观态度,公告后两日股价累计下跌13%,反映对业务协同可行性的质疑 [2][7] - 轻资产模式(OAAS)收入占比仅7.3%,北京、福州等项目采用品牌授权模式但效果有限 [19][21] 行业与业务挑战 - 海洋公园运营成本高,动物养殖等刚性支出导致结构性成本难题,上海、三亚、郑州新项目加剧资金压力 [16][18] - 主题公园行业供大于求,地产行业下行削弱配套地产销售对资金的补充作用 [21] - 祥源文旅2024年营收8.64亿元(同比+30%)、净利润1.47亿元,规模远小于海昌 [11][14] 未来发展方向 - 祥源控股或调整海昌重资产模式,聚焦现有7家公园运营效率提升,保留原有管理团队以维持动物保育技术 [19][22] - 轻资产项目如宁波前湾IP乐园、沙特海洋公园等推进存疑,需解决地方政府吸引力不足问题 [21][22] - 资本运作层面,祥源可能通过海昌IP提升融资能力,但需平衡文旅业务实际业绩与资本预期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