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监管持续加码 株洲新芦淞两项违规遭通报
中国经营报·2025-06-07 12:13
交易所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交易所持续加强债券市场监管力度,未按时披露年报成为普遍违规行为[1] - 地方国资涉足贸易业务导致资金用途偏离或财务粉饰问题成为监管重点[1] - 上交所近期披露株洲新芦淞集团在信息披露及责任人履职方面存在违规行为[1] 株洲新芦淞违规事项 - 公司存在两项违规:债券申报材料不准确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2] - 债券申报材料中电解铜贸易收入被剔除7.34亿元,"融易通"业务收入调整导致2022-2023年营收分别调减8.89亿元和4.2亿元[2] - 更正后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调减39.55%和51.06%[2] - 定期报告财务信息因业务分类调整导致2022-2024年多期报告数据不准确,涉及中期及年度报告营收调减幅度达22.13%-60.30%[3][4] - 母公司现金流量表统计错误及资产受限情况披露有误,但未影响合并层面数据[4]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株洲新芦淞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3.42亿元,株洲国资委持股57.54%为控股股东[2] - "融易通"平台由二级子公司株洲新芦淞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亿元[3] 监管处罚与影响 - 上交所认定公司收入确认方式不合理且会计计量不准确,可能影响投资者偿债能力判断[6] - 公司及7位高管被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处分将通报证监会[6] - 株洲国资委回应虽为实控方但不掌握实际管理权[1][6] 行业反馈 - 地方国资对贸易业务持审慎态度,加强会计审计与风控机制建设成为趋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