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键少数”发挥出关键作用
经济日报·2025-06-08 05:55
政策导向与公司治理改革 - 强化控股股东诚信义务 支持引入持股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1] - 严格落实独立董事制度 设置独董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 [1]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领域信息披露制度 提升决策科学性 [1] 上市公司在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基石 其透明治理结构和制衡机制可推动企业规范经营 [1] - 上市公司治理经验可带动各类企业提升治理水平 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实践样本 [1] 关键少数的作用与现存问题 - 控股股东 实控人和董监高是公司发展的掌舵人 其行为决定治理有效性 [2] - 财务造假和资金侵占等违法行为多源于关键少数失职或监守自盗 [2] - 问题根源包括外部监管不足 法律法规待完善 以及内部监督失效 [2] 治理优化路径 - 鼓励机构投资者行使股东权利 利用其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增强决策专业性 [2] - 独董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和专门会议机制可防范内部人控制 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2] - 信息披露制度需围绕关键少数展开 确保信息准确性 完整性和及时性 [3] 监管方向 - 监管部门需细化治理规则 通过明确责任 强化监管和加大问责约束关键少数 [3] - 通过制度引导关键少数发挥应有作用 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治理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