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有了“信用身份证”
经济日报·2025-06-08 05:58
数字化农业监管模式 - 三亚市崖州区通过构建"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 为农产品赋予红黄绿三色信用二维码 实现精准风险管控和诚信激励[1] - 当地政府为3129户种植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整合检测数据 巡查记录 市场交易等信息动态生成信用码 红码禁售 黄码重点监控 绿码享受优先出岛[1] - 信用监管实施1年来带动崖州豇豆产业增收总额突破5500万元[2]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 崖州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超6万亩 豇豆种植占全市半数以上 过去因分散种植和病虫害导致农残问题频发[1] - 安监员和网格员深入田间指导用药规范 每批豇豆需通过田间抽样检测 采摘前经过胶体金检测和实验室定量分析双保险才能激活绿码[2] - 信用档案记录每块地的用药记录和检测数据 直接影响农户能否获得绿色通行码[2] 产业效益与扩展应用 - "绿码"豇豆运输车辆可优先过海出岛 平均缩短过海时间2.5小时 已有7680车次通过专船快速出岛[2] - 该模式已延伸至芒果 莲雾等特色农产品 并与"信用海南"平台实现数据互通[2] - 守信农户可叠加享受"金椰分"信用积分和"信易贷"金融支持[2] 农户反馈与执行细节 - 种植户反馈信用身份证制度使优质产品获得更好售价[2] - 监督员每日需巡查2000余亩坡田洋 完成实名建档 信用承诺签订 抽样送检等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