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联赛现象分析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虽为非职业联赛,但凭借"内斗"文化和娱乐性迅速出圈,成为全国性网络狂欢 [1][2][4] - 联赛参赛者主要为业余球员(仅30多名职业球员),整体水平略高于大学联赛 [4] - 首轮观众仅6000人,第二轮飙升至5.9万人(场均9852人),第三轮盐城/徐州场超2.2万人,南京vs无锡10元门票被黄牛炒至600元 [8] 传播机制与流量表现 - "楚汉之争"等历史梗带动首轮出圈,宿迁vs徐州场出现19次队医上场、6人担架抬下的激烈场面 [6] - 抖音"苏超联赛"话题播放量超8亿,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3600万,虎扑将其排在五大联赛之首 [11] - 13个城市独立购票入口、"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梗推动传播,官媒下场玩梗加速扩散 [7][8] 文旅经济联动效应 - 盐城赠送免费景区票和鸡蛋饼,常州恐龙园对扬州球迷免票,淮安推出100元观赛+美食套餐 [20] - 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使当地特产销量翻倍,印有"叫南哥"的帆布袋周销3000单 [21] - 各市文旅账号通过AI形象、拉踩海报(如南京鸭子vs无锡水蜜桃)持续制造话题 [26] 城市形象塑造模式 - "散装江苏"等地域文化梗通过UGC内容爆发,形成比传统景点更具传播力的城市标签 [2][14] - 常州借联赛倒数排名打造"丨州保卫战"人设,拟将自嘲歌词定为市歌 [25] - 对比浙江"浙超"十年未火,江苏独特的历史分割和方言差异构成不可复制的文化基础 [13][14] 基础设施支撑 - 江苏十三市均具备奥体级别场馆和全国密度最高的高铁网,为联赛提供硬件保障 [1][13] - 经济实力支撑足球热度,2022年因健康码不互通催生的"散装江苏"梗奠定传播基础 [1][16]
苏超的比赛不在球场
虎嗅·2025-06-08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