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表现与驱动因素 - 截至6月6日,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大涨逾20%,港股创新药指数涨超50% [1]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从仿制药转向全球化创新研发)、政策支持(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科技属性受关注)、国际化进展(海外授权交易占比达30%) [3][5][6] - 可持续因素:老龄化需求、政策支持、研发能力增强、新技术涌现;短期刺激因素:ASCO等行业会议催化 [4][5] 行业发展阶段 - 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从"跟随式创新"迈向"全球领跑"突破期,2025年或成收入放量、盈利跨越、估值抬升"三个元年" [4][7] - 研发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药IP出海交易量占全球30%,头部企业逐步盈利 [6][7] - 商业化仍处初级阶段,多数企业通过BD形式出海,未来或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 [6] 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创新药展现全球竞争力,对海外药企构成实质性压力,未来或占全球30%-50%市场份额 [9][10] - 竞争核心在于FIC(First-in-Class)或BIC(Best-in-Class),头两款药物通常占据80%市场份额 [9] - 疾病领域分化明显:肿瘤领域(I/O+ADC、双抗)迭代快,但全球销售额前十仍由欧美MNC主导 [10] 估值水平 - 当前估值合理偏低:A股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 2.75倍(近十年42.47%分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 1.35倍(近十年65.26%分位) [11] - 万得创新药指数1135点(较2020年2046点仍有差距),修复空间较大 [11][12] - 港股创新药估值处历史低位,"盈利改善+国际化"支撑进一步修复 [12]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重点关注领域:GLP-1(多靶点、小分子)、肿瘤(ADC、双抗)、代谢病(心梗、心衰)、自免、基因治疗等 [14][15] - 商业化主线:2025年医保放量、海外授权(肿瘤/自免/慢性病领域高额交易) [14] - 临床突破:2025年ASCO会议中国70项研究入选,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 [7][15] 行业挑战 - 研发难题:"三个10"(10%成功率、10年周期、10亿元级投入),海外临床与商业化能力待提升 [16] - 同质化竞争:原创靶点稀缺,基础科学限制导致"内卷"加剧 [16] - 支付环境:商业健康险需培育,国内支付能力仍需引导 [16][17]
创新药火了!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2025-06-08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