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6月7日全市场1184只ETF总规模达4.16万亿元,14家公募ETF年内规模增长超百亿元 [3] - 华夏基金以7230.76亿元规模居首,年内增长649.10亿元,易方达基金(6495.37亿元/476.96亿元)和华泰柏瑞基金(4879.45亿元/178.40亿元)分列二三位,前三家合计管理1.86万亿元 [1][3] - 富国基金(460.98亿元)、海富通基金(373.45亿元)和南方基金(293.46亿元)位列年内规模增幅第三至第五名 [1][3] 头部公募竞争格局 - 前十家公募非货ETF规模占比超八成,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通过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持续吸金 [3][4] - 头部机构凭借全产品线和渠道优势构筑护城河,宽基ETF成为规模增长主要驱动力 [2][3] - 10家基金公司年内ETF规模缩水,如泰康基金减少21.65亿元、国联安基金减少20.21亿元 [3] 中小公募差异化路径 - 海富通基金(债券ETF)、鹏扬基金(黄金ETF)等通过高锐度产品实现超百亿增长,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2][7] - 中小公募布局中证A50指数基金(尚正基金、东财基金)和现金流指数产品(方正富邦基金、华富基金) [6] - 永赢基金黄金股ETF单产品增长26.18亿元,西藏东财基金构建国债/新能源/芯片等多元化工具箱 [7] 行业挑战与破局策略 - 中小公募面临同质化竞争(80%宽基ETF被头部占据)、渠道资源不足及高昂做市成本(需投入系统建设/做市服务) [6][7] - 天相投顾建议避开宽基战场,聚焦主题行业/跨境/ESG等细分领域,通过发起式基金降低发行门槛 [8] - 代景霞提出三大策略:开发指数增强/Smart Beta产品、转向场外指数基金、联合高校分摊投研成本 [8][9] 市场发展趋势 - 行业形成"巨头主导规模、中小聚焦增长"双轨格局,产品创新精度与成本管控能力成为突围关键 [2][5][9] - 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3042亿元,海富通短融ETF达488.95亿元,信用债/城投债产品贡献主要增量 [7] - 尽管当前中小公募ETF规模有限,但多样化配置需求或助其逐步做大 [9]
公募ETF强者恒强 中小公司错位谋变
证券时报·2025-06-09 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