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 财政部等九部委2024年11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涵盖所有中国境内企业,要求信息具备可靠性、相关性等质量特征 [1] - 2025年4月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加速构建中国特色ESG监管框架 [1] - 沪深北交易所2024年4月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2025年1月发布编制指南,强制披露主体需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报告 [2] 央企ESG实践进展 - 202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ESG相关报告(含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披露"全覆盖" [3] - 国资委2022年提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发展目标,2023年发布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通知,2024年发布社会责任履行指导意见和市值管理意见 [2] - 央企需统筹社会责任报告与ESG报告,集团层面突出科技创新等"三个作用",上市公司层面提升披露质量并借鉴国际经验 [5] 信息披露框架特点 - 《基本准则》与《编制指南》在目标导向、披露原则(可靠性/可比性等)、披露要素(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上保持一致,采用国际通用"四要素"框架 [3] - 《编制指南》额外包含《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细化温室气体核算等四大气候议题披露要求 [4] - 《基本准则》覆盖全类型企业,《编制指南》专注上市公司,央企采取分步推进策略 [3] 气候风险管理 - 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系统性危机,气候风险需明确具体应对策略,关注直接排放与产业链间接影响 [7] - 企业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追踪平台,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实时管理 [8] - 气候议题需纳入重要性评估,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强化披露 [4] 公司治理优化 - 公司治理是ESG本源,需完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治理机制,加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与末位淘汰制度 [6] - 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坚持合规经营与党的领导,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6]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适配,央企需系统性开展识别评估工作 [9] - 建议构建企业生物多样性方法学指标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并总结案例 [9] 数智化技术应用 - 需建立ESG数据治理机制,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全流程,开发人工智能模块提升决策能力 [8] - 数字化工具应支持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实时追踪与管理平台建设 [8]
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加强ESG风险与机遇管理
中国证券报·2025-06-09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