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专访|曾刚:科技金融产品“浅创新”等短板仍需突破
南方都市报·2025-06-09 14:38

科技支行发展现状 - 全国科技支行数量达2178家,成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毛细血管[2] - 科技特色支行贴近一线,能敏锐捕捉创新需求并推动产品服务创新[2] - 当前科技金融产品存在"浅创新"、风险定价响应不敏锐、与股权投资联动有限等短板[2] 三级架构体系优势 - "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分行科技中心-科技特色支行"三级架构纵向联动更紧密[5] - 总行负责顶层设计和战略制定,分行灵活调整区域策略,支行深耕本地企业[5] - 专业分工细化,提升服务专业度和响应速度,机制创新更顺畅[5] 科技支行建设标准 - 需明确功能定位与服务导向,防止"标签化"现象[6] - 应规定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配备比例,设立专门团队[6] - 鼓励信贷、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创新[6] - 建立多元化征信与定价机制,补齐传统抵押风控短板[7] 尽职免责制度 - 科技金融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落实困难,缺乏量化标准[9] - 需建立行业统一的分层次认定和量化评价体系[10] - 明确免责流程与责任分界,优化事后审查机制[10] 大模型应用 - 银行业大模型应用覆盖智能客服、风险评估等超百个场景[11] - 需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模型透明性与可解释性[11] - 预防算法偏见,建立动态监控体系,坚持人机协同原则[12]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 主流产品线多元化,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14] - 存在产品同质化、风险定价响应不足、多方联动有限等短板[14] - 需超越简单模仿,深化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