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 高盛、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表达对中国资产的看好[1] - 德意志银行将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至4.7%,摩根士丹利上调0.3个百分点,高盛上调0.6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上调0.7个百分点,野村上调0.5个百分点[2] - 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服务业产出和零售展现出较强韧性,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经济[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比去年翻了一倍,有助于扩大内需[2] - 渣打银行、瑞银证券等金融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扛住外部冲击,展现出强劲活力[2]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看好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情绪正在改善,增持中国股票的意愿增强,预计未来6至12个月中国股票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4] -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看好独立自主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发力下的中国内生消费需求以及红利资产[4] - 高盛建议投资组合向广义消费领域倾斜,看好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医疗保健板块,并提高对券商板块的配置[5] - 瑞银看好与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如教育、旅游、医疗服务等在内需恢复中增长确定性高的领域[5] 外资机构对A股企业的调研重点 - 5月以来共有234家外资机构调研了195家A股公司,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等相关硬科技企业是调研重点[6] - 奥普特、澜起科技、沪电股份、奥比中光等公司吸引了超过30家外资机构的深入调研[7] - 澜起科技表示未来五至十年将致力于成长为国际领先的全互连芯片设计公司,重点聚焦运力芯片领域[7] - 外资机构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出海"布局,如沪电股份正在推动泰国生产基地从试生产到量产[7] 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动力 -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中国依然是世界贸易版图的重心,未来将以科技创新的强大潜力叠加市场规模、产业链供应链等传统优势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增长动力[3] -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较强,企业自身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外资金融机构持续看好的关键因素[1] - 江远投资创始人张江表示"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的全新投资范式正在展开[7]
多家外资机构唱多中国股市 密集调研A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