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口】 脑机接口进化提速 仍需跨越安全成本伦理“三重门”
证券时报·2025-06-10 01:51
技术突破 - 复旦大学团队研发全球首款具有超宽光谱响应能力的视觉假体,能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并扩展视觉功能 [1] - 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揭牌成立,首次将技术应用于临床 [1] - Neuralink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但数月后出现严重机械故障 [2] 资本动态 - Neuralink最新一轮融资筹集6.5亿美元,投后估值突破百亿美元 [1] - 脑机接口行业近年来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领域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价格项目 [2] - 湖北、浙江等地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2] - 湖北明确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取出费3139元/次 [3] 产业化挑战 - 侵入式技术存在手术风险和长期免疫排斥反应隐患 [2] - 非侵入式技术信号采集精度和分辨率较低,对环境干扰敏感 [2] - 每例临床成本约30-50万元,包括设备制造、手术植入、术后护理等 [3] - 伦理问题涉及隐私保护、人类自主性和自由意志等核心议题 [3] 发展前景 - 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技术持续突破 [4] - 需要提升技术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4] - 需建立完善的伦理监管框架和产业扶持政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