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展之道】汽车行业深度内卷 消费者权益保护应双管齐下
证券时报·2025-06-10 02:01

行业现状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 [1] - 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但成交价同比下跌1.3万元/辆 [1] - 市场折扣率下滑至17.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价格战导致零售市场损失1956亿元 [1] - 行业处于新能源崛起与传统燃油转型碰撞期,新旧势力激烈交锋 [1] 竞争影响 - 无序价格战导致车企削减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投入,行业创新动能削弱 [2] - 产品同质化泛滥,部分厂商采用隐蔽降本手段如简化结构设计或选用次等零部件 [2] - 隐性缺陷可能在车辆使用数周或数月后显现,埋下安全隐患 [2] 监管漏洞 - 法规和监管手段落后于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发展,源头管控和执法尺度偏宽 [3] - "零公里二手车"问题因跨部门协调成本高导致欺诈行为屡禁不止 [3] - 车企利用专业壁垒制造信息迷雾,现有监管缺乏识别和约束机制 [3] 消费者困境 - 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难以判断产品可靠性、核心配置差异等技术细节 [4] - 车企和经销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营销侧重可见优势参数和短期价格刺激 [4] - 关键隐患被避重就轻或绝口不提,消费者易蒙受长期权益损失 [4] 解决方案 - 消费者需建立基于长期价值的购车观,考察品牌口碑、真实用户反馈和售后服务网络 [5] - 强化证据意识与依法维权能力,保留购车凭证和维修记录 [5] - 监管需完善法律法规,对隐性减配、模糊误导等行为设定严厉罚则 [6] - 强化源头质量监管,增加不预先通知的检查频次和关键零部件溯源管理 [6] - 建立统一权威的车辆信息公示平台,强制厂商公示核心配置及历史记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