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宝应县构建"底盘支撑—触角延伸—动能激活"治理矩阵,形成"精网微格"打底、"大滴茶馆"问需、"善行存折"赋能的治理体系 [1] - 通过细分网格至369个微网格,网格员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精准捕捉居民诉求,如氾水镇东园社区网格员蒋杰快速响应路灯维修需求 [2] - 镇矛调中心联动4个片区调解工作室及村居议事室,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的治理升级 [2] 民情收集与纠纷调解机制 - "大滴茶馆"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为休闲场所,嵌入调解职能,老党员通过日常聊天发现并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等"苗头性问题" [3] - 该模式作为网格治理的柔性补充,捕捉网格巡查未覆盖的隐性需求,架起"治理需求—居民期待"双向桥梁 [3] - 鲁垛镇案例显示,解纷员通过"人情账"等调解技巧促成两户村民合作改造化粪池管道,化解潜在冲突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广洋湖镇西溪村推出"善行存折"积分制度,量化环境卫生清理、邻里互助等行为,积分可兑换电饭煲等实物奖励 [4] - 积分超市设置"善行红榜"公示季度前十村民,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为"抢着干",义务参与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众成为风气 [4] - 该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西溪村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并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4] 治理体系协同效应 - "精网微格"提供硬框架支撑,"大滴茶馆"实现软联结,"善行存折"激活内驱力,三者形成"底数清、民意明、参与热"的创新生态 [4] - 治理矩阵通过物理底座(微网格)、触角延伸(茶馆调解)与动能激活(积分激励)的协同,靶向破解网格粗放、参与不足等痛点 [1][2][3]
“精网微格”打底 “大滴茶馆”问需 “善行存折”赋能宝应亮出基层治理“新矩阵”
新华日报·2025-06-10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