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富邦吴昊: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优化 量产规模有望指数级增长
行业现状与核心观点 - 2025年北京智源大会上,宇树科技G1、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天工机器人分别展示了语音指令格斗、精准抓取零售商品、精细水果摆盘等能力,印证具身智能领域爆发式增长[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试验与量产临界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如天工机器人实现全球首次室外连续攀爬134级阶梯,自主站立控制技术突破地形限制[1] - 产业链端丝杠、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推动降本增效,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向服务、家庭、特种作业渗透[1]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进入快车道,预计下半年供应链优化将驱动量产规模指数级增长[1] 技术进展 - 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架构创新及自然语言处理突破显著提升机器人认知能力[2] - 多模态感知系统与高效神经网络模型协同增强视觉识别、动作控制及语义理解精度,实现复杂环境交互[2] - 具身智能技术通过"大脑"(多模态大模型)与"小脑"(运动控制技术)结合,全面提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2]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制造领域渗透汽车装配、仓储物流等环节,完成精密组装、智能搬运、设备巡检等任务[2] - 服务业态革新涵盖商业中心智能导览、酒店无接触服务、家庭陪伴照料,拟人化交互重塑商业模式[2] 市场规模与前景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27%[3]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2.39亿元,占全球50%以上,行业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3] - 核心技术成本下降与产业生态完善或推动人形机器人复刻新能源汽车崛起路径,成为经济新增长引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