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 - 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赛道 对推动产业升级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强劲拉动下 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并展现蓬勃生机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构建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7]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十四五"期间产能产量稳步扩大 自给率持续提升 成为化学工业进步最快 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 [2] - 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攻克茂金属聚丙烯 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光伏级EVA 光学级PMMA 动力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半导体级氢氧化钾 医用SEBS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 大丝束碳纤维 高韧性对位芳纶等核心技术 [2] - 建成一批示范装置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 [2] - 应用领域拓展至新能源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制造 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环渤海 长三角 珠三角等产业聚集区 涌现各具特色的高性能化工材料产业集群 [3] - 领军企业加快成长:中国中化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东岳集团 吉林化纤 泰和新材等在氟硅材料 膜材料 茂金属聚乙烯 碳纤维 芳纶等细分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3] 行业发展挑战与瓶颈 - 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不同学科间深层次交流与原创性理论研究相对匮乏 [4] - 企业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期研发投入的短视行为 参与创新研发少 生产跟踪仿制多 [4] -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未有效建立 创新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4] -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发明专利少 关键元器件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 [4] - 高端产品自给率严重不足: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仅为10%左右 [5] - 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聚酰亚胺 聚砜等国产化率有待提高 [5] - 市场竞争加剧 跨国公司凭借技术资金品牌优势加快独资布局国内高端市场 [6] - 产业布局顶层设计不足 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趋同现象 [6] - 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保障能力不足 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 [6] 未来发展路径与政策方向 - 加强基础研究支撑 推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 [7]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7] -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聚焦高端聚烯烃 高性能工程塑料 特种橡胶 高性能纤维 电子化学品等重点领域 [8] - 突破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大飞机 航空航天 交通轻量化等重点工程所需的"卡脖子"技术 [8] -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 中介服务等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8] - 加强检测认证 技术服务 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8] -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对研发投入 技术转让 设备购置等给予税收减免 [9] - 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9]
抢占化工新材料发展新赛道
中国化工报·2025-06-10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