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曝国资和员工利益受损,娃哈哈股改为何这么难?
36氪·2025-06-10 16:42

公司治理与股权争议 - 娃哈哈集团被曝利润转移至高管掌控的体外企业,集团几成"空壳" [1] - 宏胜集团作为娃哈哈代工厂,实际产品数量约占"娃哈哈系"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6] - 娃哈哈集团资产占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的比重只有15.67% [6] - 国资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馥莉继承宗庆后29.4%股份,职工持股会24.6% [4] - 2018年起娃哈哈要求员工以每股3元低价出售持股会股份,引发员工维权争议 [7] - 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品牌转让给宏胜集团但失败,随后出现"娃小哈"等新商标 [9] 经营业绩与改革措施 - 娃哈哈2024年营收超过700亿,同比增长36.7% [3] - 宗馥莉上任后推行多元化投资布局,涉及健康、新能源等赛道 [3] - 瓶装水市场份额仅为农夫山泉的三分之一 [20] - 自1999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以来,持股员工超1.5万人,远超A股上市200人门槛 [20] 历史遗留问题与上市分歧 - 1999年改制后娃哈哈由100%国资改为混合所有制 [4] - 2002年前后出现大量绕开国资的体外公司 [6] - 1996年与法国达能合资时商标转让被叫停,2006-2009年爆发"达娃之争" [14][16] - 宗庆后坚持不上市,宗馥莉认为上市是正常举动且有助于规范公司治理 [12][14] - 娃哈哈股权和商标争议源于改制时未彻底解决归属权问题 [14] 管理层变动与争议 - 宗馥莉上任后更换大批公司元老,关停代工厂 [3] - 宗馥莉接手半年即出现辞职风波,随后爆发员工集体诉讼维权 [10] - 媒体报道质疑宗馥莉改革新政及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