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Sets the Course to Build World's First Large-Scale,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er at New IBM Quantum Data Center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IBM宣布构建全球首个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IBM Quantum Starling,预计2029年交付客户[1][3][4] - Starling将比现有量子计算机运算能力提升20,000倍,其计算状态需要超过10^48台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的内存来存储[4][6] - 该系统将在纽约波基普西新建的IBM量子数据中心建造,可运行1亿次量子操作并使用200个逻辑量子比特[4][7] 技术架构创新 - 采用qLDPC量子纠错码技术,相比其他领先编码减少约90%物理量子比特需求[14] - 通过逻辑量子比特(由多个物理量子比特组成)实现错误率指数级降低,支持大规模运算[8][9] - 两篇技术论文分别详述了qLDPC代码应用方案和实时错误识别纠正路径[14][15] 产品路线图 - 2025年推出IBM Quantum Loon,测试qLDPC代码架构组件[17] - 2026年推出模块化处理器IBM Quantum Kookaburra,实现量子内存与逻辑运算结合[17] - 2027年推出IBM Quantum Cockatoo,通过"L耦合器"连接两个Kookaburra模块[18] - 2029年最终实现Starling系统,为后续IBM Quantum Blue Jay(20亿量子操作/2000逻辑量子比特)奠定基础[7][18] 行业应用前景 - 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可加速药物研发、材料发现、化学和优化等领域效率[5] - 数百至数千逻辑量子比特系统能运行数亿至数十亿次操作,解决当前量子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5][10] - 该技术突破首次公开了无需不切实际工程投入即可构建容错系统的可行路径[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