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越能源资本挽歌:23倍牛股如何沦为提款机?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2月海越股份上市 初始为老国企 2006年改制后吕小奎等9人成为实控人 [3] - 2005-2015年股价涨幅2374.37%(23倍) 年化回报率39.71% 同期净利润从2000万元增至2亿元 [2][3] - 2009年提出"石油+创投+房地产"多元化战略 试图构建集团型公司 [4] 重大投资项目 - 2011年成立宁波海越 启动年产138万吨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项目 预计年收入131亿元 年利润17亿元 [5][6] - 2012年吕小奎及4名高管签署31.5亿元贷款连带担保合同 押注该项目 [1][7] - 2014年9月项目一期试车成功 但2015年因价格因素导致装置负荷不足 累计亏损7.8亿元(2015-2017年) [9] 控制权变更 - 2017年吕小奎团队将股权以26.5亿元转让给海航现代物流 公司归入海航体系 [10][11] - 2019年出售宁波海越51%股权给金发科技(作价7亿元) 剥离该项目 [12] - 2020年控制权转至铜川国资委旗下铜川能源 但实际由高鑫金控操控 [16][17] 资金违规事件 - 2022年证监会处罚披露 海航时期未披露向关联方提供20亿元资金 [13] - 2021-2022年高鑫金控通过虚假预付货款转出资金11亿元(2021年3.8亿元 2022年6.9亿元) [18][20] 终止上市 - 2025年6月6日因连续两年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被终止上市 同日因信披违规遭立案调查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