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蓄国债发行情况 - 6月10日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3年期和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1.63%和1.7%,较上月均下降30BP [1] - 5年期品种较3年期更抢手,线上销售出现"秒光"现象,部分银行手机银行端额度一分钟内售罄 [1][2][3] - 两期国债最大发行额均为250亿元,国有大行线上首日代销额度上限为初始基本代销额度的40% [2][4][5] 销售渠道与额度分配 - 电子渠道与柜台同步销售,但线上额度有限导致抢购激烈,柜台额度相对充足(如招行柜台剩余3年期3亿、5年期1亿) [2][3][4] - 国有大行代销比例占主导,工行、农行、建行、邮储初始代销比例超10%,招行在股份行中最高(4.1%) [4] - 截至6月10日午间,邮储银行电子渠道剩余额度3年期3.08亿、5年期1.18亿,建行柜台剩余3年期6亿、5年期1亿 [3][6] 利率对比与市场反应 - 储蓄国债利率降幅大于国有大行5月20日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定存3/5年期降25BP至1.25%/1.3%) [1][6][7] - 当前国债利率仍高于大行定存(3/5年期最高1.55%/1.6%),但较2023年同期收益显著下降(10万元3年期收益减少近4000元) [7][8] - 大额存单利率优势消失,工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6%但无额度,建行大额存单与普通定存利率持平 [8] 产品结构与投资者行为 - 电子式国债支持提前兑取,持有满6个月可计息但需扣除相应天数利息并支付1‰手续费 [9] - 抢购群体从老年人向年轻人扩展,但线下认购热情较此前回落,区域间差异明显(如建行朝阳区网点排队超10人,丰台区仅7-8人) [6] - 股份行定存利率仍较大行略高,部分3/5年期可达1.9%/1.95%,但整体向大行靠拢 [8]